2024年度个人述职报告
(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副校长 梁洁婷)
依靠市教育两委的坚强领导,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引领与鼓励下,本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守正创新,围绕学校重点工作目标,不断深化系部制改革,契合北京市产业发展优化专业布局,做好五年制专科、中本贯通高职阶段教学试点工作,规范专业教学标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整合实训基地,建设精品课程,创新教学管理,多管齐下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管理能力,圆满完成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年度工作。
一、 述德
坚守职业教育的初心与使命,结合行政工作需要,多形式开展思想政治学习,先后参加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52课时,网络学习62课时和市教委干部专题研修班40课时,深刻理解领会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自觉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为学校师生服务的根本宗旨,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持原则,实事求是。
作为校党委宣传委员,注重开展党员干部宣传教育工作,讲党课2次:《学习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为新时代首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做贡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如何成为有格局善管理强执行的中层干部》。
二、 述职
(一)年度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1.完善标准,开展高职阶段人才培养试点
与北京交通运输职院合作的五年制专科和与北京联大合作的“5+2”贯通培养的260余名学生(2021年入学)首次在我校进入高职阶段学习。上半年组织试点专业团队进入高校深入研讨,进一步细化高职阶段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标准,配备高水平教师授课,优先使用优质实训资源,与用人单位提前组建订单班,圆满完成高职第一学期学业。
2.监测教学质量管理,优化专业布局
根据市教委职成处和教科院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了轨道交通技术专业群(5个专业)和7个新增专业教学质量管理监测工作。轨道交通专业群获得A级,网络信息安全等3个新增专业获得通过。根据监测评价,整改了另外4个新增专业,并组织深入分析专业与京津冀产业发展契合度,决定撤销“安全技术与管理”等3个招生不好的专业。优化专业布局有利于学校特色发展。
3.升级数字管理平台,创新教学管理机制
优化教学管理流程,升级超星教务管理系统,打通与泛雅教学平台和专业资源库管理平台底层数据共享,利用新建的122间智慧教室系统,不仅推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还有效开展了线上督导听评课、学生评教、公开课等活动。在公共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中逐步实施教考分离,以评价方式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升。22级贯通培养学生参加北京市高中学业合格水平考试通过率有大幅度提升。
4.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引领,推进三教改革
组织制定《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开展以数字赋能的课程建设研究。“电动列车驾驶”等6门专业核心课、“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等6门思政类课程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项目通过了验收,有32位教师参与了建设。还有“轨道交通信号基础设备”等三门课程团队申报了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立项。通过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打造专业资源库,出版了一批工作过程导向的活页式教材,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近期由教育部组织的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设计与展示活动中,我校获得典型案例奖(一等奖)2项,优质案例奖(二等奖)3项。
(二)其他工作完成情况
1.组织参与学校与北京服装学院合作办学项目,牵头整合教学资源,优化实训室布局,积极沟通协调,统筹两校共享教学资源的管理,圆满完成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
2.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17项,参赛学生65人次,32位教师参与指导,获得世界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2项,市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
3.组织参与学校新一轮全员聘任工作,针对绩效工资改革,牵头起草专任教师绩效考核办法,并组织收集意见和建议。
4.组织参与学校23名新教师招聘和入职培养工作。
三、述廉
专题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学校内控制度文件,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增强党性修养,落实一岗双责,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持阳光用权,贯彻民主集中制,自觉维护组织权威和班子团结,认真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决策部署。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战略视野和全局思维能力不强,专业整体布局与发展缺乏细致规划,产教融合工作不扎实深入,影响学校特色发展。
2.针对学校转型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与北服合作办学出现教学场地和资源不足等情况,缺乏深入一线了解教职工思想动态,存在思想观念引导不及时等问题。
五、明年工作主要思路和重点目标任务
1.开展专业调研,做好下一阶段专业发展规划,打造我校特色专业群。
2.巩固系部制改革成果,完善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激发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在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产教融合等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3.继续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数字赋能推进三教改革。
4.探索分层教学、订单培养和教考分离,做好五年制专科和中本贯通培养高职阶段教育教学。
2024年12月31日